自2018年8月初非洲豬瘟首次報道傳入我國以來,整個行業的焦點全部聚焦在非洲豬瘟防控上,誠然做好非瘟防控是第一要務。但這并不意味著,我們就能忽視或減輕其它重大疾病的防控。諸如豬流行性腹瀉、藍耳病、傳胸,尤其是藍耳病的防控,應該放在提升豬群提抗力,保護易感動物環節當中的首位。
2018年之前,藍耳病一直是令養豬人棘手的疫病,短短兩年這個現狀就已經改變了嗎?沒有
!某種程度上甚至更為棘手,原因有三:
一、臨床癥狀類似,避免早期誤診
非洲豬瘟的潛伏期很長(4-19天),當部分豬表現臨床癥狀時,部分豬已經出現感染,如不及時處理,容易造成全群爆發。
二、感染機理相似
藍耳、非瘟均感染豬體內巨噬細胞;巨噬細胞內PH
環境有利于病毒復制。
三、藍耳病是免疫抑制病,可降低機體免疫系統,增加非洲豬瘟病毒的感染機率
藍耳病病毒快速變異;多毒株共存!最近
3-5 年,重組與新毒株日益成為毒株優勢。呈現公豬精液品質下降,發情異常、返情率高,分娩率低、死胎木乃伊增加、弱仔增加、呼吸道壓力大等
藍耳病毒感染可降低肺泡巨噬細胞的功能,誘導感染細胞的凋亡,造成豬體免疫抑制,產生免疫麻痹和免疫耐受,引起豬體免疫功能下降。并且,藍耳病對各日齡、品種的豬都具有感染性,其中以1月齡以內仔豬和妊娠母豬最易感。因此,豬場母豬群體長期處于亞健康、免疫抑制、繁殖損傷的狀態之下,這也能解釋了為什么非瘟疫情之下,母豬群體是最先發病且發病率最高的群體。
后非瘟時代藍耳病防控四步法
1、評估-科學評估
評估豬群藍耳感染狀態: 通過生產指標、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檢測結果進行綜合評估。
2、免疫-合理免疫
根據豬場藍耳綜合評估結果進行相關疫苗免疫:
1)、藍耳抗體陽性率80%以上:不建議免疫
;
2)、豬藍耳抗體陽性率80%以下,s/p
值1.0 以上不超過20%:不建議免疫
;
3)、藍耳抗體陽性率80%以下, s/p
值1.0 以上超過20% :可以考慮免疫弱毒疫苗
;
4)、藍耳弱毒苗毒株建議與來源場免疫毒株一致,建議做基因測序。
3、管理-管理完善
1)、全進全出。不同批次的仔豬不要混群飼養,不同月齡豬不要同欄飼養。
2)、應激管理。減少各類應激,包括并欄、轉群、疫苗免疫,能不做的盡量不做。
3)、合理保健:根據豬群情況策略性用藥(控制繼發感染,中西藥結合
)。
4)、嚴格產房創傷管理,注意斷尾剪牙、閹割和打針時要消毒。
5)、病豬護理:合理的營養;護理方式;
合理淘汰。
6)、環境管理:飼養密度;環境衛生;
通風。
4、生物安全-嚴格的生物安全防護
1)、外部生物安全:防止引入新的藍耳毒株,科學引種或購買精液,后備母豬隔離馴化,藍耳穩定后并群。
2)、人員進出做好隔離、消毒、沐浴、更換衣物。
3)、車輛進出場清洗、消毒。
4)、如有可能,不要隨意使用外部精液,如果公豬站能做到公豬偽狂、藍耳雙陰(正式出具報告
)再予以考慮。
5)、避免藍耳病毒在豬群內或不同豬群之間循環感染,不要跨豬舍轉移仔豬,嚴格執行全進全出的生產流程。
6)、人員、工具等不串舍。
5、藥物保健-正確看待保健
對藍耳病而言,如果有適合自己豬場的疫苗使用,可以進行疫苗注射,同時,更多的還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為主,比如某些中草藥方劑如蘭元清、呼特佳、治喘一絕,如果已經發生藍耳病的豬場,可以使用泰
可樂來減輕肺部損傷,從而控制藍耳病的臨床癥狀。
全國服務熱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