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豬副傷寒是豬場常見的一種疾病,又稱豬的沙門氏菌,具有一定的傳染性,一般以急性敗血癥或慢性纖維性壞死性腸炎、頑固性腹瀉、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為特征,容易引起大量斷奶豬發(fā)病,如伴有其他疾病感染,而又治療不及時,死亡率會很高。
一、常見發(fā)病季節(jié)和環(huán)境
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(fā),但在多雨潮濕季節(jié)發(fā)病較多,一般呈散發(fā)性,衛(wèi)生條件差,密度過高,氣候惡劣,長途運輸,應激,均可發(fā)生,多于豬瘟混合感染。
仔豬副傷寒分為急性型、亞急性型、慢性型三種。,不同類型的發(fā)病特征和表現都有所差異,具體如下。
1、急性型副傷寒。
多見于斷奶前后的仔豬,病初敗血性,體溫升高41-42度,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,后期腹瀉呼吸困難,耳根、胸部、腹下及后軀,皮膚呈紫紅色,發(fā)病率低,死亡率高,病程2-4天。
2、亞急性和慢性 副傷寒。這種類型最常見,病潴體溫為40.5-41.5度,精神萎靡,食欲不振,眼睛有粘液性和膿性分泌物,后痢,糞便惡臭,呈暗紅色,混有血液、壞死組織或纖維素絮片,有時排幾天干糞后才下痢,隨后逐漸消失,行走無力,中后期皮膚發(fā)紺,淤血或出血,有時出現濕疹,并以干痂樣覆蓋,揭開后皮下出現淺表潰瘍,有些咳嗽,呼吸困難。病程2-3周以上,最終死亡,死亡率20%-50%,任性豬長期消瘦,發(fā)育不良。
三、仔豬副傷寒剖檢分析
(1)急性型。以壞死性腸炎為特征,主要病變?yōu)槊つc、結腸、楊歡、直腸。腸壁淋巴結周圍逐漸壞死,形成潰瘍。潰瘍周圍凸起,中央凹陷呈輪層狀,表面覆蓋灰黃色或黃色或綠色麩皮樣物質。之后小病灶逐漸擴大融合,形成彌漫性壞死。壞死粘膜與纖維蛋白混合,形成酪狀壞死物質。楊碧增厚,肝脾和腸系膜淋巴結,可見針尖大小的灰黃色壞死灶或灰白色結節(jié),肺部常見卡他性肺炎或黃色酪狀結節(jié)。
四、仔豬副傷寒常用的防控措施
1、斷奶前接種仔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苗;3、飼料中添加氟尼康或痢可安連5-7天,可有效預防和治療該病。
通過以上分析,相信大家對仔豬副傷寒有了一定的了解,如果您的養(yǎng)殖場遇到了這類問題,請您提高重視,積極采取預防和治療措施,如果您還有更多相關的疑慮或想要單獨對您豬場遇到的問題診斷,歡迎您聯系我們19839105838,給您安排專家技術老師。
本文文字由晨源生物結合治療經驗原創(chuàng),轉載請注明出處www.ruishiman.com
全國服務熱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