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接到很多養戶的反饋,家里幾十斤至一百多斤的豬出現拉稀的比較多,經過詳細溝通,大多數是由回腸炎引起的。豬回腸炎又稱為豬增生性腸病,也是當今
危害規模化豬場 的三大疾病之一。這個疾病
是由細胞內勞森菌感染引起的,以豬頑固性或間歇性出血性下痢為主要 特征的
腸道疾病,是嚴重影響豬場料肉比的無形殺手,一旦發生就會造成豬場效益大大下降。
危害:
造成中國98%的育肥豬帶菌,經產母豬陽性率高
達74%,發 病的
豬體重大小不均,嚴重者與健康豬體重相差二十多斤, 而且病豬被毛粗亂,拉水泥樣稀便,糞便
中可見未消化飼料殘渣, 飼料利用率下降,大大增加飼料成本
。造成斷奶豬日增重下降8-31% ,飼料報酬 下降6-33% ,料肉比增加0.2-0.5以上,延遲出欄
時間10天以上,育肥豬 平均日增重減緩
24%,整個豬群均勻度差、長勢緩慢,造成每頭豬平均損失12元
- 30元。
發病原因:
該病與豬群轉群、混群、溫差過大、濕度過大、密度過高、飼喂發霉
變質飼料、引種頻繁和疫苗接種頻 繁等管理因素有
關。如果豬群內存在圓環或藍耳 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原,以及豬痢疾密螺旋體、沙門氏菌等,
都會造成該病多發。
主要癥狀:
1.
急性型:發病少,主要發
生在4 -12月齡的成年豬上
,主要表現為拉血色水樣、黑油色或黃色稀糞
; 并
伴隨有突然死亡的現象。突然死亡的豬
有些癥狀不明顯,僅見皮膚蒼白而糞便正常。
慢性型:較為常見,主要發
生于6-12
周齡的生長豬上。其中10%-
15%的病豬表現為食欲不好或不吃食 ,精神
不好以及間歇性下痢;糞便呈現糨糊樣,顏色較深,混有血液;病豬
被毛粗亂,皮膚蒼白 。
3.亞臨床型:無明顯的 表現癥狀,主要發生在2- 20周齡的豬上,表現為輕微的拉稀, 病豬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明顯下降,而且生長速度慢,料肉比高 ,出欄時間至少延長15-30天,嚴重影響豬場 利潤。
防控措施:
1. 施行全進全出的養殖模式 ,在準備進豬前,豬場徹底消毒,豬欄沖洗干凈后再用燒堿水浸泡一遍再清洗,最好 使用火焰消毒,空欄一段時間再上豬。平時飼養管理過程中注意圈舍的干燥清潔 ,注意保溫,安排合理的飼養密度。
2. 平時喂料注意添加特梅莎,防治飼料霉變帶來的危害。
3. 豬群平時做好藥物保健,提高豬群免疫力,增強抗病力,減少病原菌感染。
4. 針對發病豬群,可以選擇使用痢霸打針,大群使用常舒康+立無蹤
拌料,連用5-7天。
全國服務熱線